查看原文
其他

人物 | 共同语言的内涵

2016-11-06 阎全英 太原道

 

“酒逢知己千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”。一直觉得能够谈到一起的人愈来愈少,期待中的欣喜一个个变成了失望,近些年来产生出诸多困惑。然而,春节期间我专程拜访了Z总,与其长时间的交谈,使我感受到久违的兴奋,重新理解了“共同语言”的内涵。

 

Z总曾经是市建筑设计院的总工程师,负责分管全院的重大技术事项,是我院重要的技术骨干和技术权威。在技术密集型的设计单位,总工程师是一个众目瞩望、享有崇高荣誉的职务,努力拼搏一生能够奋斗到此职,可谓是功成名就,进入社会名流。

 

我在设计院工作30年,接触了大大小小、老老少少众多同事,其中不乏有德高望重的老前辈,但是真正令我钦佩有加者却只有Z总。近年来常常奔波在外,我与其接触较少,但只要工作上遇有难以把握的问题,第一个想到求助者必然是他。也只有他能够给我真诚和无私的帮助。他的解答有理有据、明确清晰,每每令我心悦诚服。

 

20多年前 Z总是我院设计科室主任,我与他几乎没有交往,但彼此都有良好印象。他是早年年毕业的老五届,是大学读书时出名的优等生,更重要的是他对所学专业有一份特殊的执著。改革开放初期期,设计部门也进行了比较大的变动。恰逢那年院内进行科室组合,我便萌生了去他手下工作的欲望,却苦于无人引荐,时间紧迫,不容我犹豫彷徨,我决定毛遂自荐。我鼓足勇气敲开他的门,开门见山、单刀直入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,同时陈述自己的有利条件,当然也提到某些不利因素。我这种光明磊落、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,实实出于他的意外。我明白,若不是亲自登门,也许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。这种果断和直率给了他良好的直观印象,也给自己带来了机会,加之我在院内口碑不错,于是立即拍板同意我加盟他的科室,并提拔我出任他的副手。因此我们才有了风雨同舟、同甘共苦、并肩战斗的工作历程。

 

其实,Z总无论从资历还是能力,都比我们高一个层次。他是文革前入学的大学生,不仅基础功底扎实,专业理论也非常过硬。但他却从未轻视过我们,总是把我们视为同一阶层。在配合他工作的几年中,我获得了极大的进步,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,且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能力。由于经常随同他出入各种社交场合,见过了平时难以涉及的世面,学得了一些谈判技巧,从此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。更为重要的是,逐渐认识到如何挖掘自己的潜力,怎样发挥自己的特长,如何让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锻炼、成长和提高。

 

那些年建筑市场萧条,我与Z总多次风尘仆仆往返于太原和阳泉之间,为科室联系回了大量的工程项目。也正是这一时期,我的思想也随之产生了飞跃,从Z总身上,我学到了许多陌生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。懂得了怎么处理人际关系,怎样疏通有关方面的渠道,如何克服阻力进行攻关,如何组织大家顺利完成任务,怎样如期收回设计费用……这些人生经验的积累和业务方面的收获,基本出于这个时期,它们与Z总具体指导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,至关重要。

 

说起当年去阳泉的情景,Z总依然记忆犹新、感慨丛生。那时侯条件艰苦,科室没有专车,只能搭乘火车往返,遇有人多时,还得在车上站几个小时。他深有感触地说:“还记得我们在火车上坐小铁凳的情形吗?”为减轻旅途劳累,我们购买了一种方便携带的小铁皮登,这样在无座的情况下,至少我们可以坐在这个小登上以缓解站立的疲乏。旅途中我们经常切磋技术问题,交流工作心得,探讨人生意义。总之,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,也是一段充实的时光。我们在交谈中,气氛总是那么融洽,话题十分投机。我一直觉得,跟这样优秀的人士在一起工作,在一起共事,是莫大的幸运。从他那里,我获得了许多教诲,得到过许多启示,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。这样的机会在漫长人生中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。

 

Z总是位有能力、有技术、有水平的人,做了几年所长之后,很快成为我们院的总工程师,这一位置非他莫属。他的形象、举止都属于一流,他的专业水平无可挑剔。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,对工作的认真负责,一般人无可相比。他对新结构的研究探讨,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,付出了不少心血,发表过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,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界的佼佼者。他有自己行事的独立风格,知识渊博却没有太大的架子,待人平和也十分谦虚。院内人才济济,不乏有比他资历更深,技术更精之人,但总是在这一方面好的同时却存在另一方面的缺陷,或是缺少修养风度,或是欠缺包容涵养,或是口才表达逊色,或是品质不完全到位。总之,如Z总这样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并不多,所以他身为设计院的总工程师当之无愧!

 

而今Z总已经退休,已经从总工程师的位置上退了下来,但是他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。目前,他主管着审图中心,负责省城在建项目的图纸审查,经常参加太原市重大建筑项目的讨论,出席研究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问题。汶川地震时我拜访过他,询问有关设计的地震设防烈度,讨论地震时的结构破坏程度,他的见解总是全面而独特,他的分析总是有一定深度和广度。因为他勤于观察,善于思考,乐于捕捉最新信息,喜欢接受最新概念,每一次交谈我都会有最新的收获和全新的体会。

 

归途中忽然觉得,这样的交流不只是兴趣相投、内容丰富,而且多数观点是一拍即合、产生共鸣,既有探讨力度,也有分析深度。这样的交谈往往是氛围友好而温馨,情绪饱满而高涨,内心充实而振奋,有“与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”的之感。我终于体会到层次相当的重要与思想知识的力量、共同语言的可贵,是一种充实,一种收获,一种提高,一种享受。

 

生活中有这样一位上司、领导、同事、朋友,应该承认非常幸运。


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,阅读阎全英多更作品:

山西忆旧 | 珍惜与留恋:那个年代看电影的记忆

从臭老九到烈火真金

五台山情思

大串联中两个女中学生的马坡一夜

骑行在晋祠路上的感觉与记忆

轶闻 | 东缉虎营飞出的金凤凰

狂热年代的太原十中,未被遗忘的天空

家在太原:杨家堡,都市里的村庄

家在太原:饮马河边

家在太原:梅山记忆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